資訊

上海

課程咨詢: 400-810-2680

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(面授/在線),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↓

獲取驗證碼

請選擇城市

  • 上海

請選擇意向校區(qū)

請選擇年級

請選擇科目

立即體驗
當前位置:北京學而思1對1 > 舊站備份 > 正文
內容頁banner-一對一體驗

父母最讓孩子傷心的四種行為

2008-12-04 09:46:00  來源:新浪博客

    作者:北京中考相關人士(blog)

  家,就像冬夜里守候游子的一盞窗燈,父母對子女的拳拳愛心更讓人溫暖。但是,愛是一門需要學習和培養(yǎng)的藝術,殊不知一些不經(jīng)意的疏漏,可能讓家成為孩子的傷“心”之地。

  問題一

  意見矛盾,孩子逃避

  《紅樓夢》“不肖種種大承笞撻”一回中,賈政為教育寶玉,對其實施“笞撻”,聞訊而至的王夫人上前阻攔,威脅道:“既要勒死他,快拿繩子來勒死我,再勒死他。”這一情節(jié)雖然是古人的文學創(chuàng)作,但在今天的生活中并不少見。教育孩子時,父母經(jīng)常一方“唱白臉”,一方“唱黑臉”。北京回龍觀醫(yī)院副院長楊甫德在接受《生命時報》采訪時,對這種教養(yǎng)方式埋下的隱患十分擔憂。

  “今天上午,我剛剛接診了一個小姑娘,就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。”楊甫德告訴記者,這個女孩正在上初中,媽媽對她的學習要求嚴格,而父親則習慣扮演“救世主”的角色,總是替她說好話?奢^近,孩子表示不愿上學了。

  “父母對待孩子的立場分歧,容易讓他們變得遇事就依賴別人,喜歡逃避,甚至養(yǎng)成回避性人格。”楊甫德說。人從小就具有自我保護的本能,懂得“趨利避害”。當孩子犯了錯,父母中一方責罰他們時,孩子會本能地尋找庇護。此時如果另一方站出來跟愛人“唱對臺戲”,恰恰中了孩子的下懷。久而久之,孩子就會形成慣性思維——總會有人來幫我,即便我做錯了。“可以想見,這樣的孩子成人后,很容易見了困難繞著走或者依賴別人,辦了錯事也為自己開脫,沒有責任感。”楊甫德說。

  此外,中科院心理所副教授李新影還指出,父母的分歧還可能影響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正常發(fā)展。自我控制能力從幼兒時期開始萌芽,比如孩子剩飯時,如果父母多次一致地告訴他“剩飯不對”,孩子就會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錯了,以后就會盡量把飯吃光。這種不斷調整不當行為、發(fā)揚正確行為的過程就發(fā)展了自我控制能力。反之,父母意見常常相左,這種能力自然無法發(fā)展。

  雖然彌合父母教養(yǎng)方式上的鴻溝不是件簡單的事,但一點點的變化卻能讓家長們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其一,在心理上突破“自以為是”的障礙,不妨放心地讓妻子或丈夫一方管教孩子,相信對方跟自己一樣,都是有道理的。其二,如果短時間無法統(tǒng)一意見,那么也別當著孩子公然對抗。在對方教訓孩子時,你可以出去轉轉,等到夫妻獨處時,再跟愛人爭論也不遲。其三,如果實在無法達成一致,可以共同學習教育子女的知識,借“權威”調整兩個人的認知,進而改變不當?shù)男袨椤?/p>

 

文章下長方圖-作文精選
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
立即領取中小學熱門學習資料
*我們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電話聯(lián)系
側邊圖-1對1寒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