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
十三、因
。ㄒ唬┙樵~
1.依照,根據。
①罔不因勢象形。(魏學洢《核舟記》)
、谧兎ㄕ咭驎r而化。
、凵茟(zhàn)者因其勢而利導之。
2.依靠,憑借。
①因利乘便,宰割天下,分裂山河。(賈誼《過秦論》)
、谝蛉酥Χ种,不仁(《燭之武退秦師》)
、塾忠蚝駧庞檬抡叱冀。(司馬遷《屈原列傳》)
3.趁著,趁此。
、俨蝗缫蚨裼鲋。(司馬遷《鴻門宴》)
、谝驌襞婀谧#ㄋ抉R遷《鴻門宴》)
4.通過,經由。
、僖蛸e客至藺相如門謝罪。(司馬遷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
5.因為,由于。
①因造玉清宮,伐山取材,方有人見之。
②恩所加,則思無因喜以謬賞。(魏徵《諫太宗十思書》)
。ǘ└痹~
1.于是,就;因而。
、僖虬蔚俄角白喟。(司馬光《赤壁之戰(zhàn)》)
②相如因持璧卻立……(司馬遷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
2.原因,緣由,機緣。
、儆诮駸o會因。(《孔雀東南飛》)
。ㄈ﹦釉~
1.根據
、俟适乱蛴谑溃鴤溥m于事。(《五蠹》)
2.沿襲,繼續(xù)。
①蒙故業(yè),因遺策。(賈誼《過秦論》)
、诩又詭熉,因之以饑饉。(《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華侍坐》)
十四、于
(一)介詞
1.在,從,到
①乃設九賓禮于庭。(在)(司馬遷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
、诳N紳、大夫、士萃于左丞相府,莫知計所出。
、矍,取之于藍,而青于藍。(前一個“于”:從)(荀子《勸學》)
、軓膹降劳,歸璧于趙。(到)(司馬遷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
2.“在……方面”“從……中”
、偾G國有余地而不足于民。(墨子《公輸》)
、谟谌藶榭勺I,而在己為悔。(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)
3.由于
①業(yè)精于勤、荒于嬉。(《進學解》)
4.向,對,對于。
①請奉命求救于孫將軍(司馬光《赤壁之戰(zhàn)》)
、隰斆C聞劉表卒,言于孫權曰……(司馬光《赤壁之戰(zhàn)》)
、蹛燮渥,擇師而教之,于其身也,則恥師焉。(韓愈《師說》)
5.被。
、倬矣谮w王。司馬遷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、诠蕛然笥卩嵭,外欺于張儀。(司馬遷《屈原列傳》)
6.與,跟,同。
、偕黹L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、樂毅。(陳壽《隆中對》)
②燕王欲結于君。(司馬遷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
③莫若遣腹心自結于東,以共濟世業(yè)。(司馬光《赤壁之戰(zhàn)》)
7.比。
、倏鬃釉唬“苛政猛于虎也。”
、谇啵≈谒{,而青于藍。(后一個“于”:比)(荀子《勸學》)
【于是】
1.相當于“于+此”,在這時,在這種情況下,對此,從此,因此。例:
、儆谑琴e客無不變色離席。(在這時)(林嗣環(huán)《口技》)
、谖嶙嫠烙谑,吾父死于是。(在這種情況下)(柳宗元《捕蛇者說》)
③于是秦王不懌,為一擊缶。(對此)(司馬遷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
、苡谑怯嘤袊@焉。(因此)(王安石《游褒禪山記》)
、菟炷栽嵛墓瑫x于是始墨。(從此)
2.連詞,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關系,與現代漢語“于是”相同。例:
①吳之民方痛心焉,于是乘其厲聲以呵,則噪而相逐。(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)
②于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,質于齊。(《觸龍說趙太后》)
【見……于】表示被動。
①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(莊子《秋水》)
、诮袷窍氁娙栌谟蓿卧?(《愚溪詩序》)
十五、與
。ㄒ唬┙樵~
1.介詞。和,跟,同。
①沛公軍霸上,未得與項羽相見。(司馬遷《鴻門宴》)
、诙虤w,自與汝復算耳。(蒲松齡《促織》)
2。給,替。
①陳涉少時,嘗與人傭耕。(司馬遷《陳涉世家》)
②與爾三矢,爾其無忘乃父之志!(歐陽修《伶官傳序》)
3.比,和……比較。
、傥崾肱c徐公美。(《鄒忌諷齊王納諫》)
、谳^秦之所得,與戰(zhàn)勝而得者,其實百倍。(蘇洵《六國論》)
。ǘ┻B詞。
1.連詞。和,跟,同。
①然謀臣與爪牙之士,不可不養(yǎng)而擇也。(《勾踐滅吳》)
、诠篡`載稻與脂于舟以行。(《勾踐滅吳》)
(三)動詞
1.給予,授予。
、偕,公與之母;生二子,公與之餼。(《勾踐滅吳》)
、趧t與一生彘肩(司馬遷《鴻門宴》)
、叟c爾三矢,爾其無忘乃父之志。(歐陽修《伶官傳序》)
2.結交,親附。
、僖蛉酥Χ种,不仁;失其所與,不知(《燭之武退秦師》)
、诤蠌木喗,相與為一(賈誼《過秦論》)
③與嬴而不助五國也(蘇洵《六國論》)
3.對付。
、冽嫙溡着c耳。
4.參加,參與。
、衮q叔之子與師。(《騫叔哭師》)
5.贊許,同意。
①吾與點也。(《論語·季氏》)
②朝過夕改,君子與之。
。ㄋ模┩佟M“歟”。句末語氣詞,表示感嘆或疑問。
①無乃爾是過與?(《季氏將伐顓臾》)
、诨①畛鲇阼,龜玉毀于櫝中,是誰之過與?(《季氏將伐顓臾》)
、廴粍t廢釁鐘與?(孟子《齊桓晉文之事》)
【孰與】【與……孰】表示比較與選擇,譯為:“跟……比較,哪一個……”
、僦^其妻曰:"我孰與城北徐公美(《鄒忌諷齊王納諫》)
、谂婀唬“孰與君少長?”(司馬遷《鴻門宴》)
③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(司馬遷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
、芪崤c徐公孰美(《鄒忌諷齊王納諫》)
【孰若】【與其……孰若】表示選擇(舍前取后),譯為:“哪如”“與其……哪如……”
、倥c其坐而待亡,孰若起而拯之。(《馮婉貞》)
、谂c其殺是童,孰若賣之。(《童區(qū)寄傳》)
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